議事法規單元
:::

各議事法規

新竹市議會組織自治條例

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十四日新竹市政府(88)府秘法字第 83831號令公布
中華民國九十年一月十九日(90)府行法字第 05249 號令修正公布第12 條、22 條條文
中華民國九十年九月十三日(90)府行法字第 68183 號令修正公布第12 條條文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一月十四日(92)府行法字第 0920004092 號令修正公布第 34 條、35 條條文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八月八日(95)府行法字第 0950077724 號令修正公布第 28 條條文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96)府行法字第 0960130003 號令修正公布第 26 條條文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九月七日(99)府行法字第 0990098131 號令修正公布第 9 條條文
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九日(103)府行法字第 1030046846 號令修正公布第 14 條、16 條、19 條條文
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十二月三日(103)府行法字第 1030210488 號令修正公布第 29 條條文
中華民國一百零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05)府行法字第 1050186133號令修正公布第 6 條、第 9 條條文
中華民國一百十年十一月九日(110)府行法字第 1100167218 號令修正公布第 5 條、第 12 條、第 14 條條文

第一章 總 則

  • 第 一 條
  • 本自治條例依地方立法機關組織準則第三條第二項規定制定之。

第二章 議 員

  • 第 二 條
  • 新竹市議會(以下簡稱本會)議員,由市民依法選舉之,任期四年,連選得連任。
  • 第 三 條
  • 本會議員總額,依中華民國八十七年一月二十四日選出之議員名額為準,共二十九名;如因人口變動有增加必要者,其名額之調整依地方立法機關組織準則第六條之規定。
  • 第 四 條
  • 本會議員應於上屆任期屆滿之日,依宣誓條例規定宣誓就職。不依規定宣誓者,視同未就職。
    前項宣誓就職典禮,在本會舉行,由內政部召集,並由議員當選人互推一人主持之。其推選會議,由曾任議員之資深者主持之;年資相同者,由年長者主持之。
    補選之議員,應於當選後十日內,由本會逕行依宣誓條例規定辦理宣誓就職。
  • 第 五 條
  • 本會議員辭職或死亡,由本會函報內政部備查,並函知市政府。

第三章 議長、副議長

  • 第 六 條
  • 本會置議長、副議長各一人,由議員以記名投票分別互選或罷免之。但就職未滿一年者,不得罷免。
  • 第 七 條
  • 議長、副議長之選舉,應於議員宣誓就職典禮後即時舉行,並應有就職議員總額過半數之出席,以得票達出席總數之過半數者為當選。選舉結果無人當選時,應立即舉行第二次投票,以得票較多者為當選;得票相同者,以抽籤定之。
    補選時,亦同。
    前項選舉,出席議員人數不足時,應即訂定下一次選舉時間,並通知議員。第三次選舉時,出席議員已達就職議員總額三分之一以上者,得以實到人數進行選舉,並均以得票較多者為當選;得票相同時,以抽籤定之。第二次及第三次選舉,均應於議員宣誓就職當日舉行。
    議長、副議長選出後,應即依宣誓條例規定宣誓就職。
    不依規定宣誓者,視同未就職。
    第一項選舉投票及前項宣誓就職,均由依第四條第二項規定所推舉之主持人主持之。
  • 第 八 條
  • 議長、副議長之選舉、罷免,由本會遴派三人至七人擔任管理員,辦理投票、開票工作,並指定一人為主任管理員。由議員互推三人至五人擔任監察員,監察投票、開票工作,並由監察員互推一人為主任監察員。
  • 第 九 條
  • 議長、副議長之選舉票、罷免票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無效:
    一、選舉票圈選二人以上,或罷免票圈選同意罷免及不同意罷免。
    二、不用本會製發之選舉票、罷免票。
    三、選舉票所圈位置不能辨別為何人,或罷免票所圈位置不能辨別為同意罷免或不同意罷免。
    四、圈後加以塗改。
    五、將選舉票、罷免票撕破或污染,致不能辨別所圈選為何人或所圈選為同意罷免或不同意罷免。
    六、不加圈完全空白。
    七、不用本會製備之圈選工具。
    八、選舉票之選舉人或罷免票之罷免人未記名。
    前項無效票之認定,由主任管理員會同主任監察員當場為之;認定有爭議時,由全體監察員表決之。表決結果正反意見同數者,該選舉票、罷免票應為有效。
  • 第 十 條
  • 議長、副議長之選舉票、罷免票之印製及有關選舉罷免事務,由本會辦理之。
    本會應於議長、副議長之選舉票、罷免票開票完畢後,將有效票、無效票分別包封,由主任管理員會同主任監察員於騎縫處加蓋印章後,保管六個月,除檢察官或法院依法行使職權外,任何人不得開拆。如有訴訟者,應保管至訴訟程序終結為止。
  • 第 十一 條
  • 議長、副議長之選舉結果,由本會造具選舉結果清冊及當選人名冊各一份,報請內政部發給當選證書,並函知市政府。
    議長、副議長之罷免結果,由本會報內政部備查,並函知市政府。
  • 第 十二 條
  • 議長綜理會務。議長因故不能執行職務時,由副議長代理。議長、副議長同時不能執行職務時,在會期內,由議員於三日內互推一人代理之;如為休會期間,應於七日內召集臨時會互推一人代理之;屆期未互推產生者,由資深議員一人代理,年資相同者,由年長者代理。
  • 第 十三 條
  • 議長、副議長之辭職,應以書面向大會提出,於辭職書提出會議報告時生效。
    前項辭職在休會時,得視實際需要依規定召集臨時會提出之。
  • 第 十四 條
  • 議長、副議長辭職、去職、死亡或被罷免,應於出缺之日起三日內報內政部備查,並函知市政府。
    議長、副議長出缺時,本會應於備查之日起三十日內補選之。議長、副議長同時出缺時,由內政部指定議員一人暫行議長職務,並於備查之日起三十日內召集臨時會,分別補選之。
    議長辭職、去職或被罷免,應辦理移交,未辦理移交或死亡者,由副議長代辦移交。議長、副議長同時出缺時,由秘書長代辦移交。

第四章 職權

  • 第 十五 條
  • 本會之職權如下:
    一、議決市規章。
    二、議決市預算。
    三、議決市特別稅課、臨時稅課及附加稅課。
    四、議決市財產之處分。
    五、議決市政府組織自治條例及所屬事業機構組織自治條例。
    六、議決市政府提案事項。
    七、審議市決算之審核報告。
    八、議決市議員提案事項。
    九、接受人民請願。
    十、其他依法律或上級法規賦予之職權。

第五章 會議

  • 第 十六 條
  • 本會會議,除每屆成立大會外,定期會每六個月開會一次,由議長召集之,議長未依法召集時,由副議長召集之;副議長亦不依法召集時,由總額減除出缺人數後過半數之議員互推一人召集之。
    本會臨時會之召集,依前項規定辦理。
  • 第 十七 條
  • 本會開會時,由議長為會議主席,議長未能出席時,由副議長為會議主席,議長、副議長均未能出席時,由出席議員互推一人為會議主席。
  • 第 十八 條
  • 本會設程序委員會,審定議事日程及其他程序相關事項,並設各種委員會審查議案。
    前項議事日程屬於定期會者,質詢日期不得超過會期總日數五分之一。
    本會之議事日程,應報內政部備查。
  • 第 十九 條
  • 本會非有議員總額減除出缺人數後過半數之出席,不得開議。議案之表決,以出席議員過半數或達地方制度法及本自治條例特別規定額數之同意為通過,未過半數或未達地方制度法及本自治條例特別規定額數之同意為否決。如差一票即達過半數,或有特別規定額數而差一票即通過時,會議主席得參加一票使其通過,或不參加使其否決。
    本會進行施政報告、預算編列報告、專題報告及質詢議程時,不因出席議員未達開會額數而延會。
  • 第 二十 條
  • 本會定期會或臨時會之每次會議,因出席議員人數不足未能成會時,應依原訂日程之會次順序繼續進行,經連續二次均未能成會時,應將其事實,於第三次舉行時間前通知議員,第三次舉行時,實到人數已達議員總額減除出缺人數後三分之一以上者,得以實到人數開會。第二次為本會期之末次會議時,視同第三次。
  • 第二十一條
  • 本會會議應公開舉行。但會議主席或議員三人以上提議或依地方制度法第四十九條列席人員之請求,經會議通過時,得舉行秘密會議。
  • 第二十二條
  • 本會開會時,會議主席對於本身有利害關係之事件,應行迴避;議員不得參與個人利益相關議案之審議及表決。
  • 第二十三條
  • 本會之議事程序,除本自治條例及議事規則規定者外,依會議規範之規定。
    前項議事規則,以規範議事事項為限,由本會訂定,報內政部備查,並函送市政府。

第六章 紀律

  • 第二十四條
  • 本會設紀律委員會審議懲戒案件。其設置辦法,由本會訂定,報內政部備查。
  • 第二十五條
  • 本會開會時,由會議主席維持議場秩序。如有違反議事規則或其他妨礙秩序之行為,會議主席得警告或制止,並得禁止其發言,其情節重大者,得付懲戒。
    前項懲戒,由紀律委員會審議,提大會議決後,由會議主席宣告之;其懲戒方式如下:
    一、口頭道歉。
    二、書面道歉。
    三、申誡。
    四、定期停止出席會議。

第七章 行政單位

  • 第二十六條
  • 本會置秘書長一人,承議長之命,處理本會事務,並指揮監督所屬員工。
  • 第二十七條
  • 本會設下列各組、室,分別掌理有關事項:
    一、議事組:關於議事日程之編擬、會議之準備、紀錄之整理、議案及人民請願案之處理、議事錄及公報(會訊)之彙編及新聞等事項。
    二、總務組:關於文書、研考、檔案、出納、財產、物品、車輛、廳舍、安全、集會、工友及員工福利之管理等事項。
    三、法制室:掌理法制事項。
  • 第二十八條
  • 本會置主任、秘書、專員、組員、佐理員、書記。
  • 第二十九條
  • 本會設會計室,置主任、組員,依法辦理歲計、會計及統計事項。
  • 第 三十 條
  • 本會設人事室,置主任,依法辦理人事管理事項。
  • 第三十一條
  • 本自治條例所列各職稱之官等及員額,另以編制表定之。各職稱之職等,依職務列等表之規定。
  • 第三十二條
  • 本會開會期間內,其事務人員得向市政府調用之。

第八章 附 則

  • 第三十三條
  • 本會分層負責明細表,由議長核定後實施。
  • 第三十四條
  • 本會議員依其所屬政黨參加黨團,每一黨團至少須有三人以上。
    未能依前項規定組成黨團之政黨或無黨籍之議員,得加入其他黨團或由議員總額五分之一以上之議員合組政團。但每一政團至少須有三人以上。
    前項政團準用有關黨團之規定。
    黨團辦公室得視實際需要,由本會提供之;其設置辦法,由本會訂定,報內政部備查。
  • 第三十五條
  • 本自治條例自公布日施行。